粉煤灰礦物成分與粉煤灰陶粒燒結的關系
煤粉在經(jīng)發(fā)電鍋爐燃燒以后,殘余的灰渣冷卻而成粉煤灰。冷卻后的灰渣顆粒內(nèi)部含有兩種礦物成分;一種是玻璃體;另一種是晶體礦物。二者的比例關系與冷卻速度有關。冷卻速度越快,晶體礦物越難形成,玻璃體就越多。冷卻速度越慢,晶體礦物就越多。
玻璃體越多,粉煤灰的活性就越大,越適合于生產(chǎn)免燒陶粒,因為玻璃體在常溫下也可與Ca(OH)2發(fā)生化學火山灰反應而產(chǎn)生與水泥相同的皎潔性能。
燒結陶粒是經(jīng)陶粒燒結設備高溫燒結而成,所以粉煤灰的活性與其陶粒質(zhì)量無太大的影響。在高溫燒結時,礦物晶體的影響相對較大。
粉煤灰中晶體礦物在常溫下不發(fā)生水化反應,不具備活性和膠凝性,這些晶體礦物以莫來石為主,石英次之,赤鐵礦及磁鐵礦較少。
陶粒多的強度主要來自針狀莫來石晶體網(wǎng)絡。在粉煤灰中,莫來石礦物晶體越多,燒結陶粒的強度就越好。所以,莫來石晶體含量高的粉煤灰更適宜燒結陶粒。
常見粉煤灰的礦物組成范圍見下表:
礦物石 | 石英 | 莫來石 | 赤鐵礦 | 磁鐵礦 | 玻璃體 |
范圍 | 0.9-18.5 | 2.7-34.1 | 0-4.7 | 0.4-13.8 | 50.2-79.0 |
平均值 | 8.1 | 21.2 | 1.1 | 2.8 | 60.4 |